文彬 赵鼎 收藏投资导刊

  紫砂壶是中国最具文人气质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形态与内涵在传统文化中崭露头角,精巧别致而又具有实用价值,因其浑然天成的醇厚、宁静、平淡的特质,进而走入大众视野中,玩壶、养壶、藏壶,是一种修心养性,一种休闲愉悦,一种情致释放。

  数百年来,宜兴紫砂因历代紫砂人的不懈努力而生生不息、熠熠生辉,宜兴紫砂逐步走出江南、走向中国乃至全世界,成为中国展示传统文化魅力的一张靓丽名片。当下,数字经济叠加国潮兴起,宜兴紫砂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着自身的挑战与突破。如何写好传承与创新文章,如何看待产业发展现状,如何更好地传递出宜兴紫砂的声音,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走进了宜兴市,走近紫砂人,走进利永紫砂博物馆一窥究竟。

  传承:追溯紫砂艺术的前世与今生

  宜兴紫砂的兴起并非横空出世,它有着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根据考古发现,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宜兴就开始制陶,到了汉代则大量生产日用陶器。到明清时期,宜兴紫砂真正迎来了高峰。自供春始,从最初“供春壶”的朴实古拙,到时大彬的朴厚简练,陈鸣远的精巧绝伦,陈鸿寿的高雅脱俗,延续至邵大亨的大气磅礴,最后经由民国七大老艺人对壶型的翻陈出新,紫砂壶改大为小、改俗为雅,紫砂壶从实用渐渐提升到艺术的高度,进入到了一种自由表达的畅快意境……如今,这段从创制以来数百年传承有序、不断变迁的恢弘历程,在利永紫砂博物馆里变得可感可见,人们得以尽窥紫砂壶的前世今生。

  走进利永紫砂博物馆,3000平方的展馆面积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为紫砂溯源展厅、原料工艺展厅与当代展厅;二层分为明清展厅、民国展厅、七大老艺人展厅、顾景舟展厅,共七个参观区域,每个区域都收藏着极负盛名的紫砂器,这里有着业内最受公认的孟臣壶,有着世界上独具特色的炉均釉、清代贵气的黑漆描金四方桥鼎壶、极具现代陶艺色彩的老壶“博浪椎壶”,这里还是著名的景舟壶藏有量相当可观的地方……

  据了解,利永紫砂博物馆由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馆藏自紫砂陶创制以来各个时期的经典2000余件,云集陈子畦、惠孟臣、陈鸣远、邵大亨、顾景舟等明清至民国大家佳作逾百件,紫砂七大老艺人存世精品数百件。整个博物馆脉络清晰,精品纷呈,据馆内介绍,馆藏丰富,总价值逾10亿元,堪称历史谱系最完整的专业性紫砂博物馆。

  对于中超集团、利永紫砂公司杨飞董事长而言,打造这样一方艺术天地,用于承载紫砂历史、传承紫砂文明、展示紫砂艺术、弘扬紫砂文化,是中超集团作为大型企业的一份社会责任,也是中超集团积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份实践举措。

  沿着利永紫砂博物馆,追溯着紫砂壶的发展脉络,紫砂工艺在明清时期发展至成熟繁荣,在明清前辈大师的手下奠基,奠定了紫砂最初的一些风格,又在民国紫砂艺人的手中进一步发展创新。可以说,紫砂壶没有在时代的变迁中淹没、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与历代大师坚持不懈的付出和追求是分不开的。

  据宜兴县志记载,明正德年间宜兴出现了一位卓越的制壶匠师——供春,供春壶也成为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壶。明末清初时期,时大彬是紫砂历史上划时代的巨匠,他总结并改进了整套制壶工艺,此外首创方型等款式,成为紫砂壶造型的典型壶式。自康熙中期到乾隆晚期为止,是紫砂壶造型全面繁荣时期,装饰风格也日臻成熟,这时期以陈鸣远为代表,他继承了明代的风格特点,开创了清代壶艺的新流派“花货”,与供春、时大彬,先后被称为三大名匠,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继陈鸣远之后,有突出贡献的当属陈曼生,借用制壶工艺表达文人主张,陈曼生设计的壶样中,最著名的就叫曼生十八式。邵大亨从开始到现在光壶的技艺是最高超的。民国时候又出现了好多不同的艺人,七大老艺人“任淦庭、吴云根、王寅春、裴石民、朱可心、蒋蓉、顾景舟”,他们中每一位都为我国紫砂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对他的紫砂艺术地位有这样的评价:“千载一时久绝迹,二陈妙造也难求。如今阳羡名壶首,海内争传顾景舟”。及至现代,紫砂壶越来越被年轻人接受与喜爱,涌现出了一批年轻富有创造力的紫砂人,为紫砂的传承带来无限希冀。

  创新:拥抱时代谋变紫砂市场发展

  艺术有时代性,一不创新就会失去生命力。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从未停滞创新的脚步,穷奇一生探索、思考,力求让美的含义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完善,他们把自己的灵思妙想融入一把紫砂壶中,让时间去评述创新的果实是否能成为经典。而当代,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艺术品收藏的需求和鉴赏水平的提高,紫砂壶所特有的实用性与思想性的相互渗透,一批紫砂匠人在作品形体上有了突破,更在思想上找到了与形体的完美统一,使紫砂壶愈加受到市场的追捧和热炒。紫砂产业的发展在迎来新的机遇面前,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亟待谋变解决。

  目前在紫砂市场上,充斥着“唯手工论”,紫砂壶鱼龙混杂的乱象。市场极力炒作的所谓“纯手工”的壶才是艺术品,且价格要比“模具壶”高出很多倍,很多制壶人为强调纯手工制作,刻意在接缝处留下明显痕迹,或者将壶身故意制作得不是很规整。有些对紫砂壶制作生产过程不了解的人会认为“手工壶”做得慢、产量低,误认为“模具壶”用“模子”一压就完成一个壶,产量会很高,所以认为“手工壶”应该比“模具壶”更有价值,这也导致了不明就里的壶友对“全手工壶”趋之若鹜,对“半手工壶”却嗤之以鼻。

  中超利永紫砂总经理沈映斌认为,一方面,决定作品价值或意义的不仅仅限于成型方法,要积极拥抱时代技术的发展。衡量一件紫砂作品的好坏,标准应该是全面的,从材质到造型等。手工不能等同于好的做工,等同于有价值,实际上,借助模型成型的作品,并不是用模子一压了事,制作过程仍以手工为主。紫砂作品真正意义上并无全手半手之分,其成型都是要借助工具的,越是精准完美的艺术表达就越要用到更多的工具去呈现,模具只是制壶工具的一种,其目的有且只是为了紫砂壶的造型更规范、更完美,尤其是在历史经典造型的还原上,有更为关键的作用。借用模具,也并不等于简单复制。因为即使是用了模具,在紫砂的艺术创作中,精修成分占了90%以上。这种精修的重复,是不可能的。比如汪寅仙做“曲壶”,每把都不一样,都会有新的思想、新的情感注入。

  另一方面,沈映斌还认为,作为一件工艺品,紫砂壶首先应解决功能问题,要实用;其次在观赏上,要给人精神上的满足。如果强调“纯手工”制作的,造型不好看也不是好作品。无论是实用品、艺术品都是要注重作品的文化含量。作者的文化修养在自己作品中的体现,才能够通过作品达到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

  自成立以来,利永紫砂始终以推动和引导紫砂产业秩序和信用建设为使命,于业内率先提出原材料、产品评价、产品流通“三大信用体系”,唯质量,论真伪,回归作品本身,回归美学与工艺的本质,让紫砂消费与投资更理性、更透明。据介绍,利永紫砂旗下所有产品价格构成均由原材料成本、美学来源成本、硬件工具成本、艺人制作成本、财务分摊及合理利润五大部分组成。在整个定价过程之中,完全围绕产品本身来定价。

  同时公司大力引进科技设备,打造了高效的生产方式和良好的产品质量,使紫砂传承更有序,生产更科学,创新更自由。利永紫砂利用3D建模和打印技术,已经成功复刻了多个馆藏精品,让博物馆展柜中原本价值连城的藏品得以普惠于众,让传统历史经典以其固有的精神气韵和美学高度走上爱壶之人的茶桌,让紫砂文化融入到更多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去。

  此外,公司积极重塑紫砂新业态,树立行业新标杆,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发展。在天猫、淘宝等平台开设了电商销售渠道,一直是京东头部企业,构建了以抖音为主的直播销售矩阵,2022年又成为微信视频号服务商。公司还融合陶艺和陶埙两个有着七千年历史的文化,成功攻克陶埙音准控制难题,已研发了十余类陶乐器,申报了多项创新专利,让紫砂赋予民族乐器新生。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紫砂、紫砂人、紫砂壶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依旧熠熠生辉,成为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利永紫砂则以责任担当书写着新国潮的精神与意义。